唐不诛茂贞(李茂贞),忧未已(终止)也!——李克用
李茂贞,原名宋文通,字正臣,来自深州博野(今河北蠡县)。他最初是成德节度使麾下的牙军成员,即藩镇节度使的私人卫队。后来,他奉命前往奉天(今陕西乾县)驻防。广明元年(880年)12月,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率领起义军攻占大唐都城长安,唐僖宗仓皇出逃。唐朝中央政府的这一逃离,标志着大唐帝国的动荡。紧接着,唐军开始反攻,逐步收复了失地。在这场反攻战中,李茂贞表现得尤为勇猛,击败了黄巢的猛将尚让,从而一举成名。唐僖宗重新返回长安后,对有功的将领进行奖赏,李茂贞因此被任命为神策军指挥使,掌握了大唐中央军的军权,也开始在大唐军界崭露头角。
光启二年(886年),静难军节度使朱玫联合河东节度使李克用、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以及凤翔节度使李昌符,借口讨伐宦官田令孜起兵,围攻长安。唐僖宗被迫逃往凤翔(今陕西凤翔),李茂贞亲自护送皇帝,直到叛乱平息。为了酬谢李茂贞的忠诚与护驾之功,唐僖宗将其任命为武定军节度使,并赐姓李,名茂贞,字正臣。从此,宋文通便成为了李茂贞。光启三年(887年),凤翔节度使李昌符作乱,李茂贞带领大军征讨,最终大败李昌符并斩杀其首,战后,李茂贞升任凤翔及陇右两镇节度使,并被封为陇西郡王。随后,他继续大举平定凤州(今陕西凤县西北)、洋州(今陕西西乡)及泾原(今甘肃泾川北)等地的叛乱。
展开剩余68%随着李茂贞的领地逐渐扩大,实力日益增强,他对唐朝政府的态度变得愈加复杂。唐昭宗新登基后,力图恢复大唐的旧盛,但对于李茂贞逐渐干预朝政的行为感到非常反感,双方关系开始恶化。为削弱李茂贞的势力,唐昭宗下令将他调任山南西道节度使,并让心腹宰相徐彦若接替凤翔节度使一职。这一行动显然是唐昭宗欲通过调虎离山来削弱李茂贞的影响力。然而,李茂贞慧眼识破了这一计策,果断拒绝了调任命令。
李茂贞的拒命行为彻底激怒了唐昭宗,于是,唐昭宗于景福二年(893年)派遣军队讨伐李茂贞。面对唐军的进攻,李茂贞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,成功击败了敌军,并乘胜反攻,甚至兵临长安城下。他在向唐昭宗提出质询时,强烈要求处决宰相杜让能。经过这一事件,李茂贞不仅令唐昭宗陷入了巨大的困境,甚至让大唐帝国的威严彻底丧失,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“西北王”。
天祐四年(907年),朱温发动政变,篡夺了唐朝的政权,建立了后梁王朝。然而,李茂贞在这一历史变局中采取了反常的态度,他拒绝了朱温的招抚,并继续使用唐昭宗的年号“天复”,自称为大唐的岐王。公元923年,李存勖率领的后唐军队攻陷了汴梁(今开封),推翻了后梁,建立了后唐王朝。李茂贞深感李存勖的强大与后唐军队的威胁,最终主动向后唐称臣,并献出自己的领土,全家迁往洛阳(后唐的都城)。李存勖对李茂贞的归附十分高兴,慷慨地封他为秦王,并给予他大量的金银财物。最终,李茂贞于同光二年(924年)在洛阳病逝,享年69岁,算是善终。
北宋的诗人唐庚在《三国杂事》中曾评论李茂贞,他指出:董卓能强迫献帝在长安受制,李茂贞则以唐昭宗幸凤翔为基础,凭借自己的权势发号施令,甚至以制诏为名号。然而,天下诸侯最终对他进行联合讨伐,原因何在?因为他没有建立足够的功绩来获得天下诸侯的信任,而是以强逼皇帝为名,背负着“劫主”的骂名,这使得他注定要受到诸侯的攻击。如果李茂贞能像桓文那样忠诚于国家,即便没有袭取权力,诸侯也未必会联合起来对抗他。董卓和李茂贞的命运,正是因为缺乏真正的功绩和足够的正义支撑,最终被天下诸侯所攻。
发布于:天津市翔云优配-配资门户网网站-股票杠杆炒股-配资平台哪个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