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元617年7月,李渊率领三万精兵在晋阳举起反隋的旗帜,仅仅数月时间,便以惊人的速度攻占了长安。这场如疾风骤雨般的反叛,令当时许多隋末的枭雄都不禁暗自羡慕。李渊的迅速崛起,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与领导力。尽管他已经占领了长安,精明的李渊却清楚,自己此时并非最合适自立为王的时机。
因此,面对朝中众多官员的推举,李渊并未急于登基,而是巧妙地扶持了隋炀帝杨广的孙子杨侑登基,称帝号“隋恭帝”,并把被隔江而远的隋炀帝杨广尊为“太上皇”。虽然李渊自己没有亲自登上帝位,但实际上关中地区的控制已经完全落入了李氏父子的手中,杨侑不过是个傀儡皇帝。李渊清楚,他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,来彻底改变隋朝的政权结构,不久之后,机会果然降临。
618年3月,隋炀帝杨广的亲卫部队骁果军,因不满杨广不肯回京,密谋起义。他们推举宇文化及为领袖,在江都发动政变,最终勒死了杨广。这个消息传回长安,李渊装作深感悲痛,痛心疾首地表示:“我北方称臣,忠诚侍奉君主。君王失道,我无力回天,怎能不为此感到悲哀与痛苦呢?”然而,李渊内心的喜悦,恐怕远远超过他表面上的悲伤。杨广的死意味着隋朝的灭亡,也意味着李渊实现大业的时机已经到来。
展开剩余77%杨广死后一个月,13岁的隋恭帝杨侑意识到大势已去,便主动禅让帝位给李渊。618年5月20日,李渊在太极宫正式登基为帝,开始了全新的治国历程。他宣布大赦天下,改国号为“唐”,年号“武德”,大唐帝国自此宣告诞生。
那么,在李渊成为皇帝后,谁将成为皇后呢?显然,李渊的已故妻子窦氏成了最佳人选。窦氏不仅为李渊生下了五个杰出的子女——李建成、平阳公主、李世民、李元吉和李玄霸——其中,除去早逝的李玄霸外,其余四人都在大唐的开国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。
虽然窦氏未能亲眼见证丈夫的登基,但她的背景与个人能力无疑让她成为李渊的得力支持者。窦氏的母亲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姐姐——襄阳长公主,父亲则是神武郡公窦毅。自幼便在宫中成长的窦氏,因得舅舅宇文邕宠爱,培养出超凡的政治眼光与敏锐的直觉。如此聪慧的女子,窦毅与襄阳长公主自然不会轻易把她许配出去。于是,他们特意为窦氏举办了一场贵族间的比武招亲,最终,李渊从众多英俊的贵族中脱颖而出,赢得了比赛的胜利,迎娶了窦氏。
婚后,窦氏贤良淑德,既能孝顺公婆,又能教养子女,成为李渊无后顾之忧的得力助手。然而,窦氏并非只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,作为出身显赫的贵族,她的视野与胸怀非同寻常,对李渊的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李渊曾任扶风太守时,获得了许多骏马,窦氏提醒他:“陛下酷爱猎鹰和骏马,但这些应当献给皇帝作为贡品,不宜私自保留。若此事传到皇帝耳中,恐怕会连累您。请三思而行。”李渊未曾听从妻子的劝诫,最终因为这一失误遭遇了贬谪。
不久后,窦氏病逝于涿郡,李渊为此痛心不已,也更加注重自己的安全。于是他开始四处搜集鹰犬献给当时的隋炀帝杨广,最终升任将军。李渊含泪对子女们感慨:“若我早听从母亲的话,早就可以获得这个职位。”可惜的是,直到613年,窦氏已去世,李渊那时还未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,窦氏也未能亲眼见证他在隋末乱世中创立大唐的伟业。
李渊继位后,为了彰显后宫的稳定与尊严,他追封窦氏为太穆皇后。正如俗语所说,国家不能一日无君,皇后之位同样不可空缺太久,皇后在后宫与外廷中都代表着国家的稳定与威仪。至于新的皇后人选,李渊早已有所打算,他考虑将宇文氏立为后。
宇文氏的出身显赫,父亲宇文述是隋朝的重要重臣,且与隋炀帝有着极深的关系。尽管宇文化及与宇文智及因种种原因受到了软禁,宇文述依然深得杨广的宠爱。而宇文述的女儿,虽然未成为隋朝皇帝的妃子,却成为了李渊的宠妃。根据年纪推算,宇文氏很可能在李渊起兵之前便已成为他的妾室。
李渊十分宠爱宇文氏,并与她的弟弟宇文士及保持着深厚的交情,因此,他在登基后,便开始考虑将宇文氏立为后。然而,宇文氏或许是从家族的命运中看透了权力的冷酷,或者本就聪慧且低调,最终她坚决拒绝成为皇后。无奈之下,李渊将她封为昭仪,位列九嫔之首,位居正二品,排在后宫中的第四位,仅次于太穆皇后窦氏、万贵妃和尹德妃。虽然尹德妃的地位为正一品,但在后宫中的实际影响力不及宇文昭仪,当时在后宫中,除了万贵妃,宇文昭仪是最受宠的。
李渊建立唐朝后,万贵妃因品行端庄,且深受李渊宠爱,主管后宫,成为了后宫的实际掌权者,所有嫔妃均对她敬重有加。至于宇文昭仪,她则更多享受了李渊的专宠,同时,她的儿子李元嘉也因其母亲的宠爱而受到特别关照,甚至超越了李渊其他的子嗣。令人遗憾的是,宇文昭仪所生的两个儿子——李元嘉和李灵夔的结局令人唏嘘不已。
在垂拱四年,李元嘉与李灵夔参与了一个旨在反抗武则天的政变。李元嘉号召宗室成员起义,声称武则天会在大享之后对宗室成员进行清洗,提议先发制人。然而,这次政变失败,李元嘉被赐死,李灵夔则在流放途中自尽。
发布于:天津市翔云优配-配资门户网网站-股票杠杆炒股-配资平台哪个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